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部圖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時訊論壇發佈了一篇關注保濕產品對皮膚的損傷,我改寫成使用保濕產品真的有風險!=原文翻譯引用。論壇中liuliuting醫師給了個回應:
感謝您的分析,很對!只是文章的格式確實看的有點辛苦,和我們中國人寫得格式有點格調區別…呵呵…
我想問問;「無添加」真的是「無添加」嗎?化妝品都有您說的那3樣組成,避免不了的。更主要的還是加強皮膚的天然呼吸。
我也相信好的不一定是好的,但是便宜的肯定可信度低~
尊敬的liuliuting:(<=這樣習慣一些了嗎?)
文章寫久了,為了引用(省得重寫),漸漸必須回頭看自己的文章。這才發現早期文章多半數千字,美其名為「洋洋灑灑」,其實信口隨筆,毫無段落與章法。
後來開始加上「醒目紅字」,然後是「每段小標」;如果還有不足的(<=知識之海如此浩瀚,當然會有不足),就出現「補充閱讀」。
這樣的格式在臺灣主博客內不成問題,貼到論壇來,實際上就亂了套了。特別為大陸的朋友們加上「網路訂閱博客」的服務,主要還是為了「原汁原味的版型」~
回答「無添加」的意思吧
我不是化妝品製造專科出身的(就像西藥一樣,西醫師是使用者,不是製造者),沒有辦法理解「無添加」的意思。事實上,這個詞應該是來自日本,原意似為「不添加防腐劑、人工香料等各位不喜歡的成分」。
我們來猜測一下;保養品從原料採購與運送開始,原料商需不需要做某種程度的防腐?pH值調整?這些「原料」本身是不是「無添加」?生產商從許多原料加工、混合成為成品,千里迢迢地從日本運送到您的城市,放在倉庫、專櫃,然後到達使用者的手中。使用者開罐之後,最少使用三天(<=「本產品不含防腐劑,請儘快使用」),最多使用一到二年。這段時間的細菌滋長如何?
「三天不會壞」代表…?
我們煎個蛋,已經扎扎實實地將蛋煎熟了,可以放在桌上三天,確定不敗壞嗎?什麼樣的「天然原料」,可以承受這樣的摧殘?
我的猜測是,「無添加」可能有二個情況:
① 廠商不誠實,根本「很」添加
② 不使用人工防腐劑、人工香料…但是以某些特殊技術(<=比方「醃泡菜」這種古老的智慧…「天然」的防腐劑…)保持產品不腐化
回到真實世界
我個人的看法是:廠商如何製造、如何保存,基本上是科學的進步(或廠商的誠信/無恥)。身為醫師,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好東西會有好結果,壞東西會有壞結果。無論產品宣稱「無添加」還是「超添加」、「極有機」還是「非有機」,只要使用後皮膚逐漸改善;在科學證據嚴謹的監控下,皮膚真正改善,就是好產品。
佛陀教導了我們很簡單的道理:「依法不依人」。換句話說,任何名相都是假的,只有事實是真的。
談一談食物、藥物與毒物
從「無添加」更深入地談,我們可以談到「藥理學的真諦」這個深層。各位應該記得藥理學中有一句名言「萬物皆藥,萬藥皆毒」。
這句話的哲學意味雖然有趣,從科學角度來看,其實更有趣些—食物、藥物與毒物,究竟有什麼差異?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動用到ED50與LD50這二個名詞。這二個名詞又組合成一個名詞「藥物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
l LD50(半數致死劑量):指某個劑量下,一半的實驗動物會死亡,該劑量即為「半數致死劑量」
l ED50(半數有效劑量):指某個劑量下,一半的實驗動物治療有效,該劑量即為「半數有效劑量」
食物/藥物/毒物的差異,其實不過是LD50/ED50這個指數的差異!
(以下是寫給非醫療人士看的)
比方說,大部分的人吃一個饅頭就飽了(ED50=1);如果要「吃饅頭吃到死」(<=單純就葡萄糖濃度言,不談撐死、脹死等「現實」問題),可能需要二千顆(LD50=2000)。這時候的治療指數就是2000倍。
以止痛藥普拿疼(acetaminophen)來說,它的ED50大約是每公斤體重535.8毫克,LD50則為每公斤體重800毫克(<=這二個資料是在網路上查到的,都是來自「看起來很正式」的說法!?可是資料有些怪怪的,我沒有太大把握…本文目的只是觀念說明,請勿引用這二個資料)。換句話說,它的治療指數竟然不到2倍?
至於毒物,很可能沒有ED50(<=毒物「有效」?),而且LD50極小。
為什麼要談LD50/ED50?
一般民眾往往對「防腐劑」、「保存劑」、「pH值調整劑」…這些添加物「非常厭惡」。如果您深切理解「萬物皆藥,萬藥皆毒」的意義,理解「食物/藥物/毒物的差異,其實不過是LD50/ED50這個指數的差異!」,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細胞本身有耐受性;在可耐受前提下,細胞有能力排除廢物/毒物」這個事實。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都無能力活到八百歲。也就是說,在「正常」壽命的前提下,接觸這些毒物(遠遠小於LD50的劑量)是不得已的必要—您只能在「防腐劑」與「細菌」之間選一個,您的決策是?
從這個角度下手,您就可以理解:「無添加」、「純有機」…這些新時代的夢幻名詞,實際上抵不過一個真實的、證據力的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補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