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錯誤

搜尋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我們在哪裡?

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我們的google地圖


立即溝通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Line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FB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微博

 


關注我們

繁簡轉換

RSS

    首頁 -> 保養品與藥品使用心得
分享到           11.5K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2010-07-20 14:33

分享過張麗卿老師的輕鬆看成分,輸贏一念間;我所理解的內容,應該是談論「對成分要有正確的認知」。這部份台灣推行許多,個人認為「對成分有正確認知」這種教育是重要的,但是也是困難的「惡紫奪朱」的意思,就是「某正確理論推廣一遍,就會誘發某不太正確理論推廣一百遍」。這樣的現實並不罕見。身為社會衛生教育的推廣者,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邱品齊醫師也很努力地推廣「保養品成分認知與分析」。就我個人看,他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消費者學了一點粗淺的成分知識,開始胡亂地應用,結果是更多傷害」。這部份是我個人對他格文長期觀察的心得,不代表 邱 醫師自己的想法。

另外,關於「很多成分的分子過大還帶有極性(像是酵素或是生長因子蛋白),這些成分根本就很難穿透表皮發揮效果」這個想法,經過這麼久的肌膚檢測,我在保養品吸收的途徑=談談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一文中提出不同的意見請各位格友務必撥冗看看該文。

給個我自己的結論(這是每一篇文章必須交代的):

邏輯上,從「研究成分切入去了解保養品」是正確的想法;但是在實務應用上,「結果是好的,就是好的」才是硬道理。既然保養品沒有「上市後監測PMS」這個機制,對於成分的理解就不算完全。我還是建議以肌膚檢測為主,成份理解為輔的切入方式。無論對醫師或消費者來說,這才合理、安全的實務性作法

其它的部分還是引用他的文章吧;請各位自行思考 邱 醫師的「真義」:

到底要讓皮膚吸收什麼咧

如果只一味的強調成分吸收而不加篩選的話,最後造成「病從膚入」就麻煩了

常常都會聽到消費者詢問說所使用的保養品是否可以被吸收?我想很多人都只關心吸收不吸收的問題,但重點應該在於皮膚到底需要吸收什麼?

就像我們每天需要吃東西一樣,重點並不在於吃的量有多少,而是在於食物的種類、處理的方式以及營養的均衡度。

先前文章中有提到「快速吸收」的迷思,今天再把這觀念最進一步的衍伸。

皮膚是身體活性相當強的器官,可以說是具有「動態障蔽功能的再生性半透膜」。把物質塗在皮膚上是否會吸收是有不少的考量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考量因素:

    分子特性:通常小分子比較容易吸收,非極性分子較容易吸收

    成分濃度:高濃度較容易吸收,有助滲透劑比較容易吸收

    產品劑型:密封狀態較容易吸收,油溶型劑型比較容易吸收

    成分分佈:角質層功能正常的話多數外來物質都會留在角質層或表皮中

    吸收目的:皮膚解毒或代謝功能不像肝臟或腎臟,須成分代謝累積問題

舉幾個例子來說像是防曬品只要留在角質層上發揮功能就可以,所以就不需要強調成分被吸收的目的;也不太需要添加要被吸收才能有效果的保養性成分(像是美白成分),也不太需要添加過度奈米化或是微脂囊的防曬成分。

像是保養品很多主要成分的濃度都沒有標示,所以即使出現在成分表上也不表示就一定會產生積極效果。

此外很多成分的分子過大還帶有極性(像是酵素或是生長因子蛋白),這些成分根本就很難穿透表皮發揮效果。

像是有些保養品會為了強調產品視感及觸感添加色素、香料及過多的乳化劑,但這些成分有很多是分子量小且非極性的物質,使用後是有可能被吸收到皮膚裡甚至到血液中。而老實說這些成分對於皮膚及身體來說根本不需要也沒有積極的保養效果。

此外現在市場上很流行天然、有機、樂活及植物的概念,造成產品中會添加過多的萃取成分並宣稱各式各樣的效果,因為這些成分都是複方對於肌膚來說反而會暴露到過度複雜的物質,而且有很多成分的代謝方式及對於肌膚的長期安全性都還尚無定論。

簡單說買保養品的目的當然是希望有效成分會被吸收而讓皮膚更好,但要達到這一點的前提是:

不要傷害到皮膚原本恆定自我調控的功能。

現在化妝品市場幾乎都只講求活性成分的吸收效果,但其實在這背後還有相當多的問題及觀念需要釐清;而且很多時候你所用的化妝保養品,早就超過你的皮膚可以負擔的程度。

皮膚本來就不太想吸收太多東西進來,臨床上我常發現很多人為了化妝保養,接觸過多的外來物質還讓皮膚吃到飽,我真的很擔心也為這些人的皮膚叫屈

補充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保養品吸收的途徑=談談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

輕鬆看成分,輸贏一念間=張麗卿老師部落格文章引用

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檢測」才是真的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保養品該迴避哪些成分?=張麗卿老師格文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