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化妝品與保養品市場標榜「天然」、「無毒」,但消費者以為的安心真的安全嗎?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 #皮膚科醫師 #宋奉宜與 #資深配方專家 #林志青 提醒,這些產品可能潛藏「隱形殺手」,長期累積恐引發慢性病變。
新聞中揭露常見的致敏成分與全身性危害,並提供6大自保術,教導民眾如何聰明選購,守護自己與家人的肌膚健康。
#彩妝 #保養品 #護膚品 #無毒 #無添加 #蜜糖 #毒藥 #美妝 #保養
臺灣好新聞》https://reurl.cc/Rk7YLz
Line生活》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MLjpJLa
TDN新聞》https://tdn.today/posts/637815/
PcHome新聞》https://reurl.cc/mYbx7l
住展新聞》https://www.myhousing.com.tw/l/l04/215329/
原文分享》https://www.abskintw.com/home/article_detail/3408
〔By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09-17 10:03〕
在琳瑯滿目的化妝品與保養品市場中,品牌們競相宣稱產品「天然」、「無毒」、「溫和不刺激」,讓消費者眼花撩亂。然而,你以為的「安心」真的百分之百安全嗎?從配方專家到皮膚科醫師,都語重心長地指出,在這些亮麗的標語背後,隱藏著你可能不知道的「隱形殺手」與潛在風險。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揭開這些「美麗的陷阱」,教你如何聰明選購,守護你和家人的肌膚健康。
第一手觀察:「無毒」標示的迷思——短期測試≠長期安全
當品牌拿出「急性經口毒性」或「急性皮膚刺激」等測試報告,自豪地宣稱產品「實際無毒級」或「無刺激性」時,消費者往往會被這些看似科學的證明所吸引。但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提醒,這些測試報告確實揭露了部分事實,但是現實世界十分複雜,這些資料只是整體安全性的「冰山一角」。
「這些短期測試主要評估產品在單次或短時間高劑量暴露下的立即反應,」醫師解釋。「然而,皮膚的過敏反應往往需要長時間或反覆接觸特定成分才會顯現。更複雜的『致敏性』、『光毒性』、『累積性刺激』甚至『慢性、交互作用』,都不是急性測試能完全涵蓋的範疇。」
換句話說,今天用沒事,不代表五年、十年後也沒事。長期累積或在特定條件下(如陽光照射),某些成分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危害。像是部分致敏風險較高的防腐劑,如MCI/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甲基異噻唑啉酮)的混合物,已被限制使用於免沖洗產品中。而化妝史上曾見的汞、鉛、鎘等重金屬雜質,長期使用不僅可能引發皮膚病變,甚至會透過皮膚吸收,對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造成慢性損害。這些都是法規建立的重要依據,甚至還是經常出現在相關的消費新聞中,再再提醒我們不能輕忽潛在威脅。
深藏不露的「隱形殺手」:從皮膚到全身的健康威脅
保養品是塗在皮膚上的,但你可知道,這些成分很可能進入體內,最後被你的身體吸收,進而影響全身健康。宋醫師指出,化妝品活性成分的滲入途徑有細胞間隙、直接滲透角質層以及從體表開孔進入皮膚,最終被微血管吸收進入體內循環。因此,許多被列為「隱形殺手」的成分,其影響與作用遠不止於皮膚表面。
急性皮膚反應:
肉眼可見的警訊
- 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酯):常見防腐劑,對一般人無礙,但敏感肌可能引發刺激表現甚至進展到更嚴重的酒糟性皮膚炎。
- PPD(對苯二胺):染髮劑中的強效過敏原,可能引起嚴重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甚至全身性紅腫、起水泡或氣喘。
- 甲醛(Formaldehyde):常見致敏原,可能造成皮膚刺痛、紅疹和皮膚炎。
- 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可能損害皮膚屏障,導致乾燥、脫屑,甚至影響免疫、內分泌及生殖系統。
- 氧苯酮(Oxybenzone):部分防曬成分,可能引起光過敏反應,特別是對特定止痛藥過敏者需避免。
- 苯(Benzene):通常是氣霧產品的雜質,接觸後會刺激皮膚,導致發紅和皮膚炎。
慢性與全身性危害:
看不見的健康威脅,長期或反覆接觸這些成分,可能對人體造成更廣泛的系統性風險,這也是它們被稱為「隱形殺手」的主要原因。
- 內分泌干擾物(EDCs):這些「化學間諜」的分子結構與人體荷爾蒙相似,會模仿、阻斷或改變天然荷爾蒙作用,影響生殖系統、代謝功能和免疫力。
- Paraben:被視為「環境雌激素」,可能干擾荷爾蒙平衡,研究懷疑與肥胖、不孕及乳癌有潛在關聯。
- Phthalates(鄰苯二甲酸酯):廣泛存在於化妝品與香水,長期暴露可能導致男性精子數量減少,女性月經異常和早產。
- PFAS:具內分泌干擾特性,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並導致免疫抑制。
- Oxybenzone:能被皮膚吸收進入血液甚至母乳,動物實驗顯示可能干擾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和胎兒發育。
致癌風險:
這是進一步的憂慮
- 甲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列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與鼻咽癌、鼻腔癌和白血病強烈相關。
- 苯:同樣被IARC列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長期暴露可能導致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
法規有在管,但原料純淨度與工廠嚴謹與否是個大挑戰!
儘管這些「隱形殺手」聽起來可怕,臺灣在法規方面其實不斷努力。我國的「化粧品成分使用限制表」明訂了多項成分的限量標準與使用限制。例如:
- 禁用物質:苯和甲醛是禁用物質,但甲醛有容許的殘留量。PPD也是原則禁用但有條件限用於染髮劑。
- 限制用量:Paraben是合法防腐劑,但有用量限制,這與國際同步。
- 逐步禁用:PFAS今年已開始有一些品項被列為禁用。
- 重金屬:汞、鉛、鎘、砷等重金屬已被明令禁止作為化妝品原料,僅能以技術上無法避免的微量雜質存在,且有嚴格限量標準。
- 高風險防腐劑:MCI/MIT混合物已被限制使用於免沖洗產品。
化妝品原料在上市前也必須進行一系列嚴格的毒理學試驗,包括急性經口/經皮毒性、皮膚/眼刺激性、皮膚變態反應、致突變試驗等,甚至需要進行不少於100例、試用時間不少於1年的長期人體試用安全試驗。
然而,臺灣彩妝保養配方專家林志青老師卻坦言:「目前來說,化妝品工廠很難有能力把關。」他指出,除非工廠非常有錢、自建化學分析實驗室並聘請相關專家,否則多半只能依賴原料製造商提供的產品規格表(COA)、物質安全資料表(SDS)及額外的檢驗實驗報告;所以挑選有誠信的原料商很重要,別把價格便宜當作唯一重要的採購因素。
更大的盲點在於,這些毒理學測試針對的是單一成分,但化妝品往往是超過10種以上成分的混合產品。林老師語重心長地提醒:「從單一成分來看是安全的,但通通混在一起後,是否依然安全?這就是盲點。」
誰是高風險族群?你可能比想像中更脆弱!
宋奉宜醫師特別提醒,某些族群因其生理狀態特殊,對化妝品成分的潛在風險更為敏感,需要格外謹慎:
- 嬰幼兒:皮膚屏障尚未成熟,且體表面積與體重比例高於成人,化學物質滲入與吸收機率顯著增加。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孕婦的體溫較高,孕期皮膚屏障功能卻可能更弱,化學成分可能透過胎盤或母乳影響胎兒或嬰兒發育。
- 皮膚屏障受損者:如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濕疹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本來就受損,更容易吸收外來化學物質,增加過敏和刺激風險。
- 已知過敏體質者:過敏體質的人對香精、香料與精油等常見致敏原反應可能更激烈。
- 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統較脆弱者,應在醫師指導與監督下使用產品。
這些族群應盡量避免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含有香精、高濃度果酸/水楊酸/A醇等強力活性成分的產品。對於防曬劑、抗氧化劑等潛在內分泌干擾物,孕婦、哺乳期婦女與腫瘤患者更應謹慎使用,以降低不必要的全身性健康風險。
消費者自保術:皮膚科醫師教你聰明選、安心用!
面對複雜的化妝品市場,消費者該如何自保呢?宋醫師提供了以下實用建議:
- 學會看「全成分標示(INCI)」:這是基本功!留意如異噻唑啉酮類、甲醛釋放劑等常見致敏防腐劑,以及香精、特定染料等成分,盡量選擇配方單純、標示清晰的產品。
- 不只看成分,更要看「品牌信譽」:優先選擇符合優良製造規範(GMP)、願意公開產品安全評估報告,且具備完善不良反應通報機制的品牌。
- 善用第三方資訊:參考如美國化妝品成分審查委員會(CIR)公開的成分安全性評估,或美國梅約診所的SkinSAFE等資料庫,篩選不含特定過敏原的產品。
- 產品檢查不可少:注意產品保存期限、包裝完整性,若有異味、變色、分層等現象,應立即停用,以防微生物汙染或成分變質。
- 了解自身膚況與風險:你是高風險族群嗎?皮膚屏障是否受損?了解自己的情況,避免使用可能引發過敏或刺激的產品。
- 當皮膚發出警訊,立即停用並就醫:若出現紅斑、丘疹、水泡、脫屑、搔癢或灼熱感等症狀,應立即停用所有可疑產品,加強皮膚屏障修護,並尋求專業醫師肌膚監測,詳細診治。醫師會根據情況開立外用藥物,嚴重者可能需進行貼膚測試,盡可能精準找出致敏原。
最後提醒,臺灣食藥署(TFDA)也提供了查詢網站(https://consumer.fda.gov.tw/LAW/Cosmetic1.aspx?nodeID=1068),讓消費者可以查詢相關法規資訊,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安心。
總而言之,為了你自己的身體健康,別再盲從廣告或網路評價了!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評估品牌信譽,並依據自身膚況評估使用風險,才是守護肌膚健康,安心享受美麗的最佳途徑。
宋奉宜醫師:
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暨美容醫學中心創建醫師,現任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負責美容醫學教育與醫患倫理。臺北極緻皮膚科診所專注於敏感肌、脂漏性皮膚炎與酒糟、青春痘錯誤治療的糾正,患者約有30%自海外地區飛來臺灣治療。
部落格:https://doctorskin123.pixnet.net/blog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4dayabsk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octorskin123/
《免費電子書》
《肌戒毒一》繁體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LEgOx_raDzOzhnZOSXmHEE1oypyDflzk/
《肌戒毒一》南京黄威医师简体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b8xAuCsVTRxtfeII8k03OM4U_ABHl9Ml/
"Giải độc cơ 1" phiên bản Việt Nam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GB7_-_rn08TCGdJ86EMN9gh5QAN_n5n/
《肌戒毒二》繁體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PDio1HV0DYAT1aSYHIj6F98IAKsVLE4/
#薪水調漲啦# #肌膚監測# #徵才# ( #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訓練)
https://www.dcard.tw/@doctor_knight/post/257896199
#彩妝# #保養品# #護膚品# #無毒# #無添加# #蜜糖# #毒藥# #美妝 #保養# #青春痘# #面皰# #自由健康網# #粉刺# #皮膚科推薦# #臺北皮膚科推薦# #皮膚科醫師推薦# #皮膚健檢# #皮膚檢測# #肌膚監測# #肌膚健康管理# #醫美# #醫美保養# #專業治療# #皮膚保養# #敏感肌保養# #保濕# #補水# #鎖水# #清潔# #洗臉# #防曬# #SPF# #PA# #美白# #護膚# #日常保養# #水楊酸# #A酸# #A醇# #左旋C# #雷射# #凡士林# #舒緩泛紅# #皮膚屏障修護# #溫和配方# #保濕修護# #痘痘# #痘疤# #毛孔阻塞# #乾燥# #乾癢# #敏感肌# #酒糟肌# #玫瑰斑# #脂漏性皮膚炎# #皮膚炎# #紅腫# #發癢# #搔癢# #過敏# #感染# #暗沉# #狐臭# #止汗劑# #多汗症# #腋下除臭# #汗臭# #汗腺治療# #肉毒桿菌# #體味改善# #體味保養# #體香劑# #飲食習慣# #生活習慣# #壓力管理# #情緒管理# #季節# #夏季# #疫情# #防疫# #過度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