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錯誤

搜尋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我們在哪裡?

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我們的google地圖


立即溝通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Line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FB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微博

 


關注我們

繁簡轉換

RSS

    搜尋結果:40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全部文章
自然醫學美容談雷射—健康的人才能接受雷射治療!
                        						

40px; height: 6px;" />

40px; height: 6px;" />

從「醫學美容糾紛與日俱增」談「2010年最新醫學美容新趨勢」

身為臺灣最大美容醫學會的教育長,每個新年度都被媒體要求寫篇「最新潮流」或者「十大趨勢」之類的文章。回顧過去這些年,隨著更多號稱「功能更新」、「效果更強」;宣傳花招已經目不暇給的醫美儀器或技術問世,醫學美容的糾紛案件依然層出不窮

不禁許多感歎。

醫療的本質是「照顧或恢復受術者的健康」,「確保受術者健康與安全」本來是醫療執行的必要條件;然而這些「醫美糾紛的受害者」,顯然並未得到任何「確保」。換句話說,所謂「最新儀器」或者「最新技術」,究竟是福,還是禍?

醫療追求的是最安全,不是最新!

身為醫師,我們很清楚地知道「醫療是關乎人命的操作」。即便是考慮「醫學美容」這種「未必與人命相關」的醫療應用範疇,「確保受術者安全」仍舊應該是醫學美容從業人員的最大考慮。

也許是受到電子工業不斷追逐「最新作業軟體」、「最高效能電腦」的影響;人們看待其他領域也使用同樣的成見—我們追逐最新一季的春裝,最新潮的名牌包包;甚至是最新的理財手法—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帶給世人的警訊,多少人家破人亡?整個世界因此愁雲慘霧至今未息。這是大家都看到的「忽略本質,忘記使命」所帶來的重大傷害。

醫療必然要做的既然是「確保受術者健康與安全」,醫界追求的當然是「反復確認一個作用與副作用都相當清楚的手術」。這種「反復確認」的過程需要時間,需要科學驗證(<=所以才有所謂的「論文發表」),目的當然是「...

《繼續閱讀》
閱讀:3999       回應:0
2009-12-28 00:00
橄欖油可以潤澤粉刺的正常代謝
                        						

40px; height: 356px;" title="" />

40px; height: 356px;" title="" />

主旨:

  本文很簡單:

  使用橄欖油未必會破壞皮膚

  使用橄欖油未必會長青春痘

  這是證據!

說明:

  本文不打算寫得很冗長……想知道詳細學理的朋友,https://doctorskin123.pixnet.net/bloghttps://blog.sina.com.cn/u/1814871924有更多細節。

《繼續閱讀》

閱讀:3966       回應:0
2019-10-19 00:00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微博答客問20111101
                        						

(原來Google大神查「護膚的圖片」有這麼多美女呀~

自豪的曹阿瞞: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廣告不可信、網友評論更扯淡、成分分析科學但效果因人而異、同一品牌的產品也是各有優劣、所謂達人只有少數靠譜。

這麼說來只能親身嘗試了!?但隨便嘗試保養品/療程好像又對自己挺不負責任,畢竟臉皮不是試驗田。《繼續閱讀》

閱讀:3958       回應:0
2011-11-04 19:35
關於「矽油相關成分」的討論=北京新京報2013年8月13日邀稿
                        						

(圖片取自https://photopin.com

緣起:

新京報的某位好朋友在微博上發問,希望我回答關於「矽相關成分放在保養品裡面」的意見。我看了問題內容,發現主要是「成分專業」,因此跟對方同時推薦@5047tw(就是大家熟悉的林志青先生)。

我一直相信(其實是從臨床經驗中,反覆反省的結果)。皮膚科醫師與保養品的關係,應該要像 皮膚科 醫師與藥品的關係一樣:

《繼續閱讀》

閱讀:3946       回應:0
2013-08-24 14:38
從「肌膚監測臨床運用」談「新產品安全與效果評估」
                        						

40px; height: 360px;" />

【問題是:】

許多醫師或達人推薦護膚品,我們如何確定它的成份跟舊品牌一樣?效果與風險也一樣嗎?消費者如何得知?

【答案是:】

首先各位必須理解,西醫師不是藥物或護膚品真正的工廠製造者。無論藥品或護膚品,西醫師(或達人)不太可能知道真實配方(即便是西醫師「發明」的品牌,都難以避免工廠的公用料問題……)。

西醫師長久以來的訓練在於「觀察藥物臨床效果,長期監測並比對未知風險」。既然大部分的西醫師(或達人!)都沒有機會親手製造護膚品,那些「看成分表就說故事」的故事,幾乎可以確定100%是瞎說!更詳細內容,各位可以看40102dt24.html">「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繼續閱讀》

閱讀:3937       回應:0
2015-06-22 00:00
既然已經敏感,當然必須戒除!繼續同樣的行為,怎麼可能避免酒糟?
                        						

酒糟與敏感的朋友,有個特殊的狀況:「不是心理太脆弱,不會反覆、著急嘗試,最終引發皮膚潛在發炎(「敏感」的掉書袋說法)」。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極度、無比討厭那些亂說話的傢伙——不是磚家與達忍胡亂推銷,這些敏感肌怎麼會發生?對於#肌戒毒#當中的辛苦,又來說些風涼話。這樣「落井下石」的人——各位對於「停止使用護膚品」覺得疑惑,對於「鼓勵繼續使用護膚品」卻不覺得怪異,難道不覺充滿了「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者為上位」的荒謬感?

(圖片取自www.quoteHD.com;比較正式的翻譯是:「瘋狂,就是重複同樣的行為,卻期望不同的結果」)

這些猶豫與誤解實在令人感受到:

如果過去的做法是對的,怎麼會有今天的情況?明天持續重複同樣行為,後天怎麼可能出現不同結果?

於是就出現這樣的對話:

#facebook#臉友留言:每次在微博上看到有人什麼都不懂,就開始問用甚麼產品。如果這些伸手族知道用產品悶敷的開銷,他們又會說醫師是賣產品的托……每次看到,每次都偷笑。伸手族不長腦,醫師有提供專業的療程,也有安全食用植物油的便宜選擇,後者慢歸慢,也是比用壞產品好

4035" title="不做男人肋骨的Lilith">不做男人肋骨的Lilith:沒錯!理智的會聽取建議,明白道理,反省自身造成的問題。反之,倒戈相向,推卸自身問題,隱瞞、模糊自虐史,推卸自身問題,甚至蓄意中傷!

明事理的不用多說,沒能力明白事理的解釋再多,在人家眼裏也是滑稽狡辯。總結~不要浪費精、氣’神在無知無畏的人身上

《繼續閱讀》

閱讀:3912       回應:0
2013-11-25 00:00
「毛孔通暢」也許就是皮膚問題的重要線索!
                        						  

56.com的影音視頻文件,請按這裡

簡介:

我們確實不斷有新的發現。

監測與檢測過許多酒糟/紅斑/玫瑰痤瘡與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的朋友,我們益發相信:「毛孔堵塞」很可能是所有問題的最原始來源!

正面思考: 《繼續閱讀》

閱讀:3878       回應:0
2012-03-02 17:26
又乾又油粉刺又多...這是原因與詳解=Dcard跟FB、YouTube問題大匯集…
                        						

20230807 (1).jpg400954-g_n.jpg" title="20230807 (1).jpg" />

  對於敏感肌、脂漏性皮膚炎與酒糟的朋友,他們的人生故事往往(99.9%)是從青春痘,從控油抗痘,「堵塞、傷害酸性保護膜」開始;變成敏感之後繼續保濕,堵塞更兇直到今日的噩夢。

  既然這樣,回頭變健康的方式當然也是從「重建酸性保護膜」。

  肌膚監測認為最便宜而且可以信任的做法,就是從食用橄欖油的塗抹做起。

  因為食用油的操作幾乎不可能發生毒性風險(相對於LD50,「食物」的ED50極低,極安全),所以我們這樣思考,也建議各位這樣思考。但是

《繼續閱讀》

閱讀:3839       回應:0
2023-08-07 00:00
美白產品添加汞?添加重金屬?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康健部落格201110邀稿
                        						

40110%20(2).JPG" style="width: 6px; height: 433px;" />
40110%20(1).JPG" style="width: 6px; height: 433px;" />

(想看影音新聞?請直接點擊影音上圖超連結

(想看專業雜誌記者更簡練的文字功力?以下是康健雜誌社編輯過的文章: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346&nid=4243&page=1

最近連續出現四個新聞,都跟保養品的健康傷害息息相關:

首先是英明的衛生主管機關「終於」宣布「禁止網路達人隨便宣傳保養品」。

故事起源也不是新法規,而是「舊法規的相對嚴格執行」——在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中,除非有醫學證據且事先申請,任何人(任!何!人!)不得宣稱保養品的「療效」。但是我們往往在部落客、電視節目中看到彩妝師(挖哩!畫粉彩的畢卡鎖深諳皮膚生理學?)甚至是髮型師(挖兔!連植物造景師也懂皮膚生理學?)推薦保養品。口沫橫飛、活靈活現一陣子之後,還推出自己的保養品牌!

老天爺!(左邊這個驚嘆號是「哀號」的意思)任何擦上去的東西都會滲入皮膚!都可能造成身體的健康風險呀!

(要不然,各位以為戒菸貼片、避孕貼片或者痠痛乳膏是如何抑制腦中菸癮?抑制女性排卵?抑制局部痠痛的?如果您還不相信,請看看這個研究!...

《繼續閱讀》
閱讀:3835       回應:0
2014-01-22 00:00
頭髮、頭皮與洗髮精的很多問題=雜誌訪稿
                        						

圖片取自網路

宋醫師,您好:<TimOut北京>的訂閱用戶有20余萬,另有零售管道未及統計。想邀訪您的洗髮水相關問題如下,謝謝您撥冗作答,不勝感激!

頭髮基本常識:

回答所有問題之前,必須先跟各位簡單地說明頭髮的結構。

就生理學來說,頭髮是死物(正式稱呼是「髮幹」)是由頭皮皮脂毛囊單位生長出一段角質蛋白結合物,跟指甲的原理是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看,一般俗稱「洗髮」對醫師來說,其實包括了「洗頭皮(這是活物)」與「洗髮幹(洗筷子?)」二個部份。

學理上說,洗頭皮跟洗臉皮、洗澡都是同一個原理:將污穢洗去,但不可...

《繼續閱讀》
閱讀:3833       回應:0
2015-03-18 00:00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